第九十五章 开拓市场(1/2)
郑局长听说是萧家种的草莓,眉头一挑,惊讶问:“他家这时候居然还能种出草莓?”董科长解释:“种在暖棚里的。”
“暖棚草莓,难怪。”郑局长饶有兴趣的打开篮子,入眼是灿然生辉的红。他不由坐直身体,看看草莓又看看董科长,“种得挺好的嘛。”
董科长微笑道:“我刚才请大伙儿尝过味道了。都说好吃。这是给您留的。您先尝尝。要是不够,我再去买点。”
郑局长微笑道:“这么多哪还不够?”
尝了枚洗好的草莓,郑局长不由瞪圆眼睛:“甜!这可比我们前年去日本考察时吃过的草莓还强啊!”
董科长微笑:“我也这么觉得。局长,我想着要过年了,局里可以买些草莓回来作年礼。”
郑局长仅迟疑了一秒,尽管心里有丁点儿的不爽,但理智告诉他,这草莓作为年礼即送得出手又显高档。于是笑道:“不错。是个好主意。这事就交给你去办。”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市委办公室。当章秘书把洗净的草莓送到市长、各副市长的办公室后,成功的获得了交口称赞。杜市长得知草莓是萧家令梅种的,直呼神了。
“一个小姑娘,咋这么能耐呢?”
杜市长的夫人正在为家里的年礼犯愁,眼见丈夫带了几篮甜美漂亮的草莓回来,灵机一动:“老杜。这些草莓哪儿来的?还能再买些不?过年送人的水果就买它了!”
于是洪村相继收到了市卫生局、市政府办公室后勤部订购草莓的电话,问清每斤草莓居然是10元/斤的天价,无不倒抽口冷气。
洪村理不急不燥。冬草莓可是新奇货。物以稀为贵。这时候除了云来村,哪儿还有得草莓卖?
再说令梅早就教过他,有钱人不怕贵,怕的是不贵。
果然两家后勤部的主任稍作犹豫后,一口气各定了五百斤!直接包圆了剩下草莓都不够。好在第二批草莓两周内也能采摘了,卫生局后勤领导听说市政府也在采购草莓,自然谦让了番:“那你先给市政府,我们晚几周也不是什么问题。”
洪村挂了电话后呵呵傻笑了阵,拿起计算器算了算,眉毛又耷拉下来:“这赚得也不多啊。一千斤也不过才一万块钱。还没算上各种成本。亏了啊!”
杨干事在边上听见村长的话,直接喷了口茶出来。
洪村一拍脑袋,呵呵一笑:“飘了飘了。一万块钱咱都不放在眼里了。”
杨干事直道:“您这话可不能在外头说。”
“知道知道。”洪村喜滋滋的抽起卷烟,“这不是种子公司的效益太好,我一时给迷糊了。”
稻花鱼还没到养殖时间,暂时没有收入。种子公司运行了三个月,已经给村委带来了近十万的收入——这还是产能有限的情况,外村的人都还没轮上呢。除了个别人家坚持自己卖菜,大多数村民还是相信种子公司,每天都有卡车前来收菜,收来的菜运往周边各市,据近来瘦了五六斤的谢根宝说,村里的这些菜都是运往广州的,广州近几年发展飞速,高档的宾馆建了好几座,酒楼饭店的需求量更是巨大。等明年其他村子也种上萧家的菜,估计勉强能满足小半个广州的肚子了。
洪村算了笔账。
越山种菜每月收入1500左右。
养了五个月的稻花鱼赚了五千块,平均每月1000。
令梅说过,她这亩草莓地起码能产四千斤草莓。除掉包装费,运输费,人工费,至少能赚三万块。
忙活三个月就能赚三万块钱,草莓的收益高得惊人!
“杨伢子,走。”
“去哪儿?”
“去量量咱村的地,还有多少空地是能用来种草莓的!”
******
半年前的广州,友谊商店。
谢根宝已经在商店门外蹲了好几天了。
广州友谊商店在80年之前仅对华侨外宾开放。但是近两年移址改建成全中国第一家商超联合的百货商店后,正式对全市市民营业。
谢根宝进去逛过不知多少回,每次他都要感叹自选超市的思路新奇。一排排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自取自选还不用受营业员的气。最重要的是,超市里居然还有蔬菜区和水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