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2)
<b></b>10尽管往事不堪回首,那只是没到激情时。“回首往事,往往会激发信心,催人奋进。”丁赞东、伍一说道。
每每想起知青生活,仍使伍一、丁赞东兴奋不已。他们始终明白初入社会所学、所实践、所干的事业锻炼了自己;所收获的爱情是相互认知的丰硕果实与结晶体。直到今天,回想起当年的经历,犹如深深的印记仍然引领着他们前行。所以,矢志不渝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就会验证一个人的历程。那么,又怎么理解“三岁看到老”的古训?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如此说来,与人生的经历息息相关。从小到大,一路努力奋斗的艰辛与成绩,足可以验证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绩也好,不足也罢,毕竟是亲身经历的,其结果是年轻的时候,储存的释放。久而久之,这些学、实就会在人体内迅速转换成能量,就会提升到思想精神层面。一个高素质有修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是佼佼者。想到这儿伍一激动的说“那些激情勃发的场面,对于每个人都是彻头彻尾的洗礼。”
“是的。转眼即逝,我们已经走过了不惑之年。”丁赞东感慨道。
“可是我们收获斐然,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伍一骄傲的说道“让人欣慰的是战友的家庭生活都很充实、安逸。”
“遗憾的是吴丹走了。” 丁赞东说着并且本能地向丈夫跟前儿凑凑。
“一生一死人生定律,不可抗拒,”伍一说道,“但是她走的太早了。”
“是的,”丁赞东看着丈夫,“他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南方,已经有女朋友了。”
“她儿子也很优秀。”伍一接着说“愿逝者安息!咱们的老队长几年前就不在了。他在屯子里威望很高,不然很难管理好生产队和屯子里的人。”
“生产队后来分成三个队,”丁赞东说“三大姓氏正式分开。”
“这样也好,省得一些人怨声载道,谁儿都不服谁儿。”伍一说。
“但是,队与队之间仍互通有无,团结有佳。”
“屯子就是个根深蒂固的整体,亲情、友情血脉相连。总的来说,咱们屯子人的精神面貌、素质都是很高的。”
“是这样,”丁赞东说“王书记现在的精神状态还不错。”
“他已经七十大多了。一生为农村、农民、农业着想的人。”
是的,伍一、丁赞东有太多的经历和感悟。作为顶天立地的人,每当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能立得住,有担当,不怕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是时代赋予的生活和每个家庭不可磨灭的印记。
“尽管我们下乡、下岗。但是,所有的困难与烦恼我们都扛过去了。每个家庭都是奋斗的精英,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伍一、丁赞东同时的心声。
屋里的灯光平静柔和,伍一、丁赞东依偎着,时而平躺,时而侧身对视,时而陷入沉思。他们认为,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如果偏要说有的话,就是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拼搏的汗水来浇灌自己的幸福生活。只有一步一个脚窝,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然而现实再次把伍一、丁赞东打扮成弄潮儿。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欣喜之余倒有了多重的压力。中年创业,更显得老练成熟 。但压力产生于事业中,对于他们的选项,只见过肥猪走。餐饮业的技术含量很高,竞争激烈。“就你们两个生荒子……”尽管战友们看不好他们的选项;尽管战友们设置了层层障碍,结果都被两个“门外汉”破解,但是他们的心仍七上八下。尽管俩人能说得清道得明,时不时还可以读出几个专业术语,然而实际做起来并非易事。
可是当夫妻俩兑下饭店的时候,他们立刻成为承载事业的使者,况且开弓没有回头箭。并顺利的完成店内、外的装修一一把美学融入在里面,简单而不俗,直白又内涵丰富。妙趣横生的墙壁和浑然一体的画面,仿佛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视觉盛宴。灯光直接烘托出店内昂扬向上的气氛,客人进店来,围绕在他们身边是舒适与体贴。如此温馨的环境很容易使人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