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志存高远(2/3)
公放心,下官定然遵命行事。”而后给房俊斟茶,吐露心迹“我素来钦佩越国公,非是因您之功勋,更非因您之权势,而是因为你这种不恋权势、只为做事的宽广心胸。我亦是如此,从来都认为官职、权力都应该是为了能够更好去做事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人生匆匆数十年,纵然高官显爵、宰执天下,若无实际之贡献,也不过是青史之上一行字,恍惚而过、谁人在意
反之,若能做出一番实打实的成就,譬如改革大唐军制使得大唐军队横行天下、所向无敌,护卫帝国繁荣昌盛,那么纵使百年、千年之后,人们一朝提及,亦是赞誉无数。
圣人云“立功、立德、立言”此之为“三不朽”,自己与家族闹翻致使德行欠缺,学识不足亦难以立言,唯有立功这一项,才可以让自己能够生而尊崇、死后哀荣。
志存高远,不外如是。
让人送崔敦礼出府,房俊又在水榭之中坐了一会儿。
他在思虑李承乾的反应,以及对两人之间的关系仔细捋了捋
按理说,房俊力挺李承乾使之从太子顺利登基为帝,从龙之功当世第一,而李承乾也对他言听计从、放心倚重,若是继续这般发展下去,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定然流传千古。
可时局动荡之下,房俊不敢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寄托于李承乾一身。
宗室是他唯一不能插手的地方,却又是当下最潜流涌动的地方,不可知、不可控,万一当真有人存了悖逆之心且付诸于行动,房俊不敢确保李承乾安然无恙。
一旦李承乾的安全出现问题,局势将会彻底反转。
所以房俊必须未雨绸缪,构筑一条即便洪水滔天亦能自保阵线的堤坝。
对于李承乾的态度倒是没有太多抱怨,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李承乾的性格,仁慈也好、宽厚也罢,都是有限度或者要置放于一定环境之下的,一旦自身缺乏安全感,惊疑、猜忌、气量狭隘等等缺点就会瞬间放大。
否则历史上也不至于在感受到兄弟们威胁到储位之后非但不思过改过、反而造李二的反。
不少史书上评论其行为是“孤注一掷”,其实并不妥当。
“孤注一掷”的意思是还有一丝希望,可当时的李承乾纠集了一批阿谀逢迎、做梦都想着从龙之功的乌合之众,去造他如日中天、威望绝伦的父亲的反,哪里有半分胜算
根本就是取死之道。
还有说此举纵然愚蠢,但毕竟有大气魄可哪里是气魄呢只不过是重压之下心理崩溃不得已采取的搏命方式而已,否则兵败之时就应当自戕以明其志,而不是在追随他谋反的众人尽数被屠戮之后选择苟延残喘。
这是一个没有气魄的人,看似暴戾狂悖,实则软弱懦弱。
而这也正是当初房俊选择支持李承乾登基的原因之一。
一则李承乾乃是嫡长子,由他登基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内部损耗,再则性格软弱的人容易控制,能够让房俊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于国于民有利但对于皇帝却有一定损害的事情。
但李承乾现在的表现却让房俊有些失望,好好的坐在皇位之下君临天下、看着盛世锦绣、等着名垂青史岂不是很好
为什么非得觊觎那些根本无法掌控的权力呢
河间郡王府。
正门处,李孝恭看了看外头漆黑的天色,再看看不请自来的李神符,有些无奈道“有什么事王叔大可派人前来知会一声,小侄明日登门聆听教诲就是,何必亲自登门呢”
现如今宗室内部潜流涌动,而旋涡的核心就是这位王叔在暗地里搅风搅雨,但这位辈分高、威望高、也卓有功绩,李孝恭实在拿他没辙,只能敬而远之。
现在却是连躲都躲不掉,也不知陛下知晓李神符登上河间郡王府的大门会是何等心情
李神符一身常服,干瘦的身材穿着一身锦袍有些宽松,笑呵呵的负手走进大门“怎地,你这王府是龙潭虎穴不成,我还来不得了”
李孝恭不能赶人,只得跟在他身后,但心中不满,语气也有些生硬“龙潭虎穴倒不至于,只不过明日一早怕是整个长安都流传王叔登门的消息。说实话,您谋划的那些事儿我